以学会麻木为题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0-04-26 点击:

  导语:原来,麻木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心境、拈花处世的态度。

  前两日听见一段子,说的是某学生在寒假作业中写道:上帝缺手机,于是乔布斯去了;上帝缺杀手,于是本拉登去了;上帝缺歌手,于是,张国荣去了;上帝缺舞者,于是迈克尔杰克逊去了——万能的主啊,你缺班主任吗?如果有需要,就请把所有的班主任和老师都带走吧······感慨于学生的思维的同时,想起一同事,由初中部调入小学部,上完一年级一堂课后谈感受:生不如死!正所谓行行有本难念的经,所有的人似乎都生活得艰难而不易。

  无独有偶,这一阵刚看完张爱玲的《半生缘》,剧中人的命运更是扯痛了我的神经。曼桢,那样一个如百合花般纯净的少女,虽谈不上倾城倾国之貌,却也算是遗世而独立的南国佳人。身处乱世却坚韧执着,为肩负起一家的生计,她一人兼做三份工,默默劳作,甚至对于默契恋人的求婚一拖再拖。命运之神却丝毫不计她的这份良苦用心,一再无情地捉弄她。一夜之间,她历经了家人的算计,恋人的远离,惨遭侮辱、囚禁,被迫沦为一个无可奈何的母亲。万念俱灰唯念一子的她,抱着一种自杀的心情嫁给生命中苦难的始作俑者——“笑时像猫,不笑时像老鼠”的祝鸿才,却发现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曼桢的半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亲情的悲剧,还是爱情的悲剧,一切可能的背弃都在她的身上得到诠释。而剧中其他人,翠芝、何叔惠等无一能逃得脱“不幸”的魔咒,相爱而不能相守,相守的不相爱,貌似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下实则暗暗流汹涌,所有的人与事仿佛就是不停地在错过、错过。一直到故事的结尾,所有的剧中人都是那么迷茫,一直在跟时间挣扎,只留下一连串的遗憾在读者心头荡漾······

  人人都道自己苦,只是因为目光局限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看到他人的苦,而夸大了自己的苦。话说 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于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阿难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只是传说,传说并不一定是真的。阿难也一定知道,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惊鸿一瞥,可见的也只是女孩的背影,而除掉与女孩对视的那一刻,余下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注定只与风雨厮守。 即使是这样,他仍旧愿意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这让我想到了她,那个敢作敢当、美丽任性的小女子——曾经为了现在的他,她放弃了原来的家庭,曾经为了再要个孩子,她敢冒开除公职之险,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如此大的牺牲,换回的却不全是他的关爱。不高兴时,他居然舍得对她拳脚相加。每每听到她的消息,我总免不了为她担心难过:亲爱的,你好不好?到底前世做了什么,要你受这情劫之苦?

  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个人感慨:《半生缘》可以说囊括了人生所有的苦,更是把所有的感情推翻、毁灭给人看。缘起缘灭,爱恨纠葛。看完,还深深沉浸在剧情里,一连几日,无法自拔。那种愁绪挥之不去,遣走即来。欲还击,却一团打中空气,想挣扎,却深陷泥淖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开来看,终于释然:两性之间,没有谁真的离不开谁,放眼世间,少了谁地球照样转。当一切都成为习惯,感情便渐渐地变得淡然和麻木。事实上,谁又能分得清,所有的人和事,爱有几分恨有几分?习惯成自然,麻木成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麻木,倒不失为一件坏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明月秋风”靠的是习惯;“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看云展云舒”靠的是淡泊,而面对春花秋月不长吁短叹、不为赋新词强说愁靠的是麻木。麻木,便能不再伤感,不再心痛;麻木,方能得之泰然,失之淡然。原来,麻木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心境、拈花处世的态度。

以学会麻木为题的散文

https://m.tjxdjx.cn/sanwen/93331/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