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写旅行的书

发布时间:2021-03-25 点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我们出去旅游,不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看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

  这一次,毕老师变身“旅行者”,携新作《美洲小宇宙》,带领我们从北极点走到南极洲,从非洲来到美洲,进行一次触及灵魂的心灵之旅。

  为人谦逊低调的毕老师在讲座开始前一小时便抵达活动现场,让工作人员大感意外。活动伊始,毕老师的一声“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们好”更是迅速拉近了和粉丝的距离。现场的许多年轻读者都表示自幼受到毕淑敏老师的作品影响,对整个世界和生命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有一位“迷弟”在提问时后悔自己来得较晚,不能坐到前排和老师近距离互动,当即被毕老师邀请上台面对面进行交流。当天到场的读者朋友职业构成十分丰富,一位中学教师带着北京市中考原题涉及毕老师文章部分,现场请教。毕老师笑称“一见到语文老师就很紧张”。

  整场讲座,毕老师不疾不徐,幽默风趣,结合自己多年旅行之见闻,和大家分享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幸福的求索,让人深刻感受到行走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

  风和日丽,就让种子发芽吧

  今天和大家说说旅行吧,因为我这两年连续在写关于旅行的书。今年夏天会出版的是去北极点的书,现在正在写的是去南极洲的书。2016年,我从北纬90度到南纬66度,掐指一算,跑了155个纬度。

  有人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忙碌地在地球上跑来跑去?两个原因。一是我年轻时在西藏阿里当兵,十六岁半离开北京去了藏北高原,就是孔繁森生前最后工作过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

  我在那里知道了西藏是地球的第三极,当时立下愿望——今生今世倘若有一天,我有能力的话要到地球那两极去看一看。这个愿望从十六岁一直差不多到六十六岁,真的是藏了半个世纪。我们心中有种子,不知何时埋下。如果风和日丽,有了适宜的温度,终有一天真的会发芽。

  再一个原因,和年龄有关。年纪太大时,有一些地方,你想去,人家不一定让你去。我到北极点和到南极,几乎都是当次旅行队伍中最年长的女人。人的一生要有安排,要有计划。即使你年轻,计划也要从年轻时做起。时间对任何人都公平,都是向前方射出的箭,永无回头。要对自己的一生有个妥当安排,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并且更加幸福。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物质状况和祖祖辈辈都不一样了。特别是这30多年以来,迅速积累了物质财富,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今后如何寻求幸福?不再是我们的本能满足了温饱,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理性的思考。要由精神层面去完成继续追索幸福这个人生的终极目标。

  读万卷书,行十万里路

  感谢北青报给我的这份信任,在这大好春光时分,和大家交流旅行对我们的意义。刚才我给北青报的题词板写了这样一句话:“书和旅行,是飞向天堂的两翼。”这是从古人那里照搬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给我们指出的一种人生方式。

  “读万卷书”这件事情,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变得比过去容易多了。不要说竹简那会儿,就是有了印刷术,一本书的发行也很受限。一个人一生能够读到的书,也是有限的。有了电子阅读,达到读万卷书这件事,就没有过去那样难了。

  但是“行万里路”,仍旧不容易。古人说这话的时候是唐朝,唐朝就要行万里路,那么到了现代,一个人是不是至少应该行十万里路呢?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走那么远?远方有诗意啊!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很容易磨损掉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思考变得刻板迟钝。繁琐无趣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让人不由自主以为天下就是一口井这么大。到远方去,接触不同时空的文化,心灵受到的震撼绝非是在房间里呆坐可以想象出来。身体和灵魂一同去远方。

  中国的遣词造句非常有道理,比如说“体会”,就是你的身体也要有所感悟。比如说“体察”“体验”“身体力行”等很多关于身体的词组,常常忽略了身体的参与。我们以为思考只是大脑层面的工作,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去旅行,如果到远方,眼耳鼻舌身就会全方位开动起来,新观察新体验,不一样的感受或许会对既有观念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碰撞之中,也许会对自己有新的发现,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会对自己人生计划有新的认识和调整。

  有人问我,你去过七十多个国家,最困难的行程是哪里,我说最困难的是你决定要走出去那一刻。大概七八年前,我决定要到叙利亚去。我觉得那里可能会打仗吧,打起来有些古迹可能就看不到了。和旅行社联系,人家说可以在全国范围招募,组个团。我问了价格,觉得还行,就等着组团出发。隔了段时间,旅行社说在网站发布了招募去叙利亚的信息,全国已经有6人报名了,不过价格要上浮。原来的报价是基于15个人加上导游16个人,才能从航空公司拿到折扣票,订酒店才会有一定优惠。现在只有6个人,不能派导游,也没优惠了,要涨价。我说再等一等,等到15个人吧。旅行社语重心长对我说:“毕老师,您要是再等,这6个人也没有了。”我说好吧好吧,就这样出发了。我们看到了完整的巴尔米拉古城,现在已经在炮火中严重损毁。

  追求幸福,殊途同归

  好的旅行,可以增加幸福感。幸福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追索的人生终极目标。德国的大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唯一目的是让自己幸福。英国的哲学家休谟说过,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

  人们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小目标,包括“1个亿”。然而大目标是什么?大目标不是10个亿、100个亿、10000个亿。小目标可以不同,大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让我们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因为幸福不仅仅是身体的诉求,它的最高阶段是灵魂的铸造。

  我特别喜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的金字塔理论。金字塔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温饱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与被爱;第四层是尊严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创造性的劳动。一个好的旅游,应该能增强幸福感。让我们在一己温饱以外增强见识、开阔眼界,让人生丰饶,变得更有力量,襟怀更加阔大。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世上有三件事不可俭省。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健康,再有一个就是旅行。我觉得中国社会到了现阶段,绝大多数人已经超越了温饱线,不再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操劳终生。既然温饱问题已然得到解决,我们就要主动向金字塔的更高层次攀登。现在很多人依旧在第一层徘徊,温饱了继续温饱,变成奢侈和浪费。最怕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某种应该改变的陈腐观念所控制,按着它无声的命令决定自己的行为,深陷其中却不自知。当超越了温饱,就要一层一层往人的需求金字塔高层攀登,直到登上最高一层。它就是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发挥。

  旅行可以帮助我们具备更辽阔的眼光,看得更远,也看得更久。不仅向前看,也可以向后看。不断受到冲击,挑战我们既有的观念,有可能产生一种美好的潜移默化的触动。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

https://m.tjxdjx.cn/sanwen/157923/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