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0-09-10 点击:

  《商鞅南门立木》课文主要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ɡ)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ɡ)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南门立木》课文反思

  1、注重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课文讲的事情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命题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篇些什么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根据记叙文的特点,采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有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概括的很到位。紧接着,我又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用段意连接法,有的说用课题拓展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和巩固,提高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当商鞅南门立木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并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为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积极感悟,大胆发表自独特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然,课堂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没有照顾到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有教师的引导没有把握好时机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

https://m.tjxdjx.cn/wendang/120143/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