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三字经介绍

发布时间:2021-09-16 点击:

  三字经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演讲人:钱文忠

  讲师简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

  内容简介: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蒙训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能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教孩子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那么古人读书和我们现代人读书有什么不同?古代时期的小学都有什么课程?什么叫训诂?什么是句读?训诂和句读对于学习古文,为什么特别重要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八集。

钱文忠三字经 下载

  全文:

  上一讲我们讲到《三字经》按序排列,排到了单数的最高:九,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了一个比九还大的数,但是是个两位数:十。所谓的十义,十种恰当、正当的交往处理方式。哪十种呢?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翻译成白话什么呢?父子之间要注重慈爱与孝顺,这当然父要对子慈爱,子要对父孝顺。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夫妇从,兄长必须友爱弟弟,弟弟应该恭敬或者尊敬兄长。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相互讲究信义。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应该忠于君主。这十义,十种恰当的行为准则,人所同,人都应该做到,争取去做到。概括来讲,十义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

  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兄友弟恭的故事。这个故事过去的名字叫赵孝争死,那一听这名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悲烈的故事,一个叫赵孝的人争着去死。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当然就动荡不安了。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当然,荒年嘛,主要是希望抢到一点粮食。然而赵家一贫如洗,没有一点油水,没有一点粮食。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这俩岁数都不大,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当然弟弟跑得比较慢,赵礼跑得慢,强盗一把就把赵礼给抓住了。抓住以后怎么办,打算把他给吃了,吃人的这个风俗,古代还是有的,甚至有把人肉当军粮的,人肉干,所以那个时候强盗就准备把他弟弟给吃了。哥哥赵孝本来已经跑得很远了,一看弟弟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弟弟被强盗抓了,就跑回来。自己再跑回来,跪在这些凶恶的强盗的面前,就哀求,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你们把他放了。只要你们把我弟弟放了,我身体好,我也比较胖,你们就吃我吧。这是哥哥赵孝,在争着替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过有这样争着被人吃的兄弟呢。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我哥哥已经跑了,我哥哥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呢?兄弟两个抱成一团,抱头痛哭。强盗很凶恶,但是也被这兄弟两个的那种友爱之情打动了,所以呢就撇下兄弟两个跑了,就没有吃这兄弟两个。这件事情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奖。因为这个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例子了。就将这个兄弟两个人的事迹昭示天下。

  至于友朋之道,古人很重视,我们前面讲过。但是大家知道古人在友和朋之间是有区别的。古人称有同样德行的人,道德一样的,行为操守一样的为什么?为朋,同样类别的人为友。就是说我们都是读书人,或者我们都是做官的,这叫友。友不一定德行都一样,友不一定是朋,朋不一定是友,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把它混称为朋友了,都一样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

  解说:《三字经》把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规矩统称为十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君臣关系是封建帝王制度特有的一种关系,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理解儒家文化对于君臣关系的诠释呢?

  我们不要把董仲舒的思想等同于孔子的思想,我们不要把三纲混掉,《三字经》的三纲跟董仲舒的三纲不是一回事。《三字经》讲三纲者君臣义,就是君臣之间要有恰当的方式。我们认为儒家很封建,很专制,诸位,这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错误的看法。儒家真的认同专制吗?儒家真的百分之一百就很封建专制吗?请大家听这一段孟子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什么意思啊?如果君王把臣子看作是手足,连为一体的嘛,那么臣子就把君王看成自己的腹心;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是犬马,看作是狗,看作是马,那么对不起,臣子把国君看作是国人,什么叫国人,随便马路上随便谁,路人,我跟你没关系。你把我看成犬马,我把你看成国人,还给了你面子,我没把你看成犬马,我还把你当人看。假如君主把臣子看作是土芥,就看成像土啊,泥土啊,轻贱的东西,那么更对不起,臣子就把君看作是寇仇,我把君就看作是我的仇人。请问,这样的学说明明白白的在《孟子》里,你能说儒家学说都是赞成专制的吗?所以《三字经》里面阐发的君则敬臣则忠,君主要尊敬臣子,臣子那么就忠于君主。所以我们要注意《三字经》里面阐发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精神,一般来讲,是比较平和稳妥的。

  《三字经》讲到了十以后,开始告一个段落。接下来讲什么呢?

  【童声】凡蒙训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解说: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把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阐述清楚,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那么古代人读书和我们现代人都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特殊的规矩呢?

  《三字经》先告诉大家,书不是随便可以读的,读书是需要一点的技巧和基本训练的,读书是需要基础的。哪些技能呢?凡蒙训 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这四句话12个字含义实在是太丰富。训蒙就是启蒙教育,只要是启蒙教育就必须要讲究,讲究什么呢?训诂。什么叫训诂,这个太复杂,现在有训诂学,这是中文系一个大专业,中国大概总有成百位的训诂学教授吧。训诂简而言之就是用当前的话语,来解释古代词的意义。什么叫句读呢?句读就是标点断句。我们知道古书都是这样排下来的,一串,没有人给你做句读,你要读的时候,古人要读的时候,也必须得把句子给点断,不点断怎么读呢?训诂和句读都是大学问,这个都是有很多人靠这个训诂做博士学位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就打算用一串的例子来跟大家争取把这个训诂和句读给说明白。

  先讲训诂。《论语》里面讲这么一件事情,孔子跟一个人叫阳货,这个阳货按照礼节来拜见孔子,可是孔子对这个阳货总觉得有点心里不爽,不大想见他。可是孔子自己是很讲究礼的啊,古人是我来拜你,你必须回拜的,不然就是失礼啊。孔子就琢磨,怎么能够我又不想见他,这个阳货挺烦的,但是他又拜见过我了,我必须回拜,不回拜我失礼,可是最好回拜的时候别看见他,怎么不失礼呢?所以《论语》里就讲,孔子想了一个办法,叫“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什么意思这句话,诸位。这里面就有两个训诂的问题,第一,亡也,等到他死了我才去拜他,那不是,那是亡羊补牢之亡,亡羊补牢不是说等羊死了我围圈,羊都死了还围什么圈,是等羊跑了发现不对,亡羊,逃亡之亡。亡-离开,逃,走,离开。等到他亡也,等到阳货离开,我才去回拜他。把名片一递,我来过了,没见着,不是我的事,我没有不遵守礼节。时间的时怎么讲?什么叫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那大家一定要知道,时间的时大家写繁体字就知道,右边是个寺庙的寺,它跟等待的待一样,等待的待右边也是寺庙的寺。所以这两个字的古音,时间的时古音读作dai,所以实际上这个字就是等待的待,时-等待。所以是待到他离开了,我才回去拜他。这个意思就明白了,孔子到底想干什么,咱们就明白了,不然孔子琢磨半天想干什么咱们不明白。这是一个例子,训诂的。

  解说: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语言也在发展变化。用今天的词义去解释古文当然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所以训诂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正确阶段古汉语,那么句读对于学习古文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古书没有今天的标点,那么我们要加以句读,所以句读是必须的,但是句读可是一个大技术,大家千万别小看标点古书,弄不好就叫什么,破句,点错了,把一个句子给弄破了。而且不同的句读,有时候会把一句古文弄出完全拧过来的意思,相反的。我接着在《论语》里找例子,很有名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你要把它点断,怎么点,如果你把它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孔子的话啊,那就是说,老百姓啊,你只可以叫他干活,去差遣他,去驱使他,不可使知之,可不能让他知道道理,多么愚民的政策啊!***策,专制。老百姓就是牛马,你驱使他,道理不让他知道,这就是一种句读法。还有种句读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变成什么?老百姓愿意被驱使的,愿意去干活的由之,让他们去吧,不要打扰他们了。不可使,老百姓不愿意干活的,不愿意听你差遣的,知之,让他知道道理,你给他解释,你看,多好的话。这就是句读的问题了,一句读意思全拧了。

  再举一个例子也很有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很有名的话,《论语》里的。人活在世上,一般的解释,也是正确的句读法,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活在世上要喝,要喝水吧,要吃饭,男女,总归希望找到意中人组织家庭,延传祖宗的血脉,养育子女再传下去,要有夫妻生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最大的要求,人之大欲,人最大的欲望,最根本的想法,对吗?这话放到天下都对啊。可是有人出幺蛾子,什么叫出幺蛾子呢?现在当然妇女的地位都提高了,这当然是好事,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妈妈的地位提高?妇女地位提高是好事。但是现在也流行好多女权主义,女权很厉害。有一个理论家她找这个理,说《论语》当中,孔子就是女权主义者。我听这个东西有点玄乎,她说有一句话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说这个话怎么有女权的意思?她说有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哦,作为一个女人,我要喝水,我要吃饭,我还要一个男人,要有个伙伴,有个丈夫,女人之大欲都在这儿了。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不会有女人这样的双音字,古汉语,这就是乱点。

  解说: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成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句读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有关句读有太多有趣的故事,我选两个给大家讲讲。有一个穷秀才,穷得不得了。有天晚上呢,就到一个非常富有的朋友家里去,其实呢,想去打秋风,去混顿吃的喝的,因为他太穷了嘛。可富人看见秀才就烦,你老来,我也不愿意理你,也不理他。到了晚上,秀才的晚饭还没有着落呢,饿着肚子,打算再赖一会儿。这个主人赖得理他,扭头就走了。走了以后在桌子上留了一个字条,哪个字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这么几个字一串: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一串,当然古人没有标点,他就往上一扔,他认为你秀才应该读懂了,因为这个人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富人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雨天,天下雨了,留客天,下雨天难道就是留客天吗,有个问号: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算是老天要留你,我也不留你。那么这个富人是这么点的啦,那么他理所当然的想,这秀才也应该这么点,所以富人先走,免得弄得很尴尬,我待会儿逛回来看看你还在不在,逛回来一看,秀才还在那儿等晚饭呢!还没走呢。这个富人一下晕菜,说你是读书人啊,不不认字啊,秀才说我认字,我怎么不认字?我给你留的条子你看见了吗?看见了啊。那你怎么不走?我干嘛要走,不你让我别走的吗?那说怎么回事呢?秀才是这么点的: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秀才说我怎么走,我怎么好意思走,你那么客气。这又是句读的问题。

  再举个句读的例子叫慈禧太后和书法家的故事。有一次啊,有人进贡给慈禧太后一把非常精美的扇子,按照规矩,古人没有拿白扇子晃的,白扇子很不礼貌的,一面是画,一面是字,总归要很儒雅。皇太后也很讲究,就找了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找臣子当中找一个,我给你脸对不对,我为什么不请别人写,我请你写,给书法家脸。那么这书法家,我得来写。一看太后那么精美的扇子,我给题诗一首,写了哪首诗呢,写了非常著名的王之涣的诗,什么诗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好,盖上章,给太后送过去。慈禧一看,打开一看,缺个字,这书法家因为太托大了,著名书法家一写呢,就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漏掉了,七个字一句的一个绝句,变成第一句是六个字了。慈禧一看,大怒啊,你是臣子,你给我太后写扇子,你还那么不认真,你找死啊,你这不欺君之罪吗?还有,慈禧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她特别怕人家觉得她没学问,你这不挤兑我连这首诗都不知道吗?来人,拖出去砍了,把这书法家给剁了,肯定要杀头的。这书法家一看脑袋要掉了,这很急,就赶紧说,太后且慢且慢,我没有写王之涣的诗啊,慈禧说你这不是王之涣的诗啊?不是不是,我想做一个创作,因为能够更好地向老佛爷汇报,向您请教,这不是王之涣的诗,是我自己根据王之涣的诗,我把它改了一改,创作成一首词,再请太后您指教,太后您英明,果然看出来了。这慈禧当时就被弄晕了,这什么词啊?你念来听听。这人就念了: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多好,一点毛病没有,怎么有毛病呢。那慈禧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啊,怎么杀他啊,这书法家得意洋洋地回去了。这都是句读的问题,都是告诉我们句读对于阅读古书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三字经》强调明句读,开不得玩笑。

  【童声】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解说: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为学者 必有初,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有语文课,有数学课,那么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什么开始学起的呢?

  那么应该从哪些书入手呢?你会训诂了,也懂得句读了,你应该读哪些书呢?《三字经》告诉我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学习总归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小学读完了,也就是说你那个小学,我们待会要讲小学读完了,你就可以去读四书,读四部书。首先要跟大家说明的,尽管我们今天的小学就是从古代的小学这个概念来的,的确如此,但是这里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不是一回事。古代的贵族子弟开始上学,这就叫上小学,先学什么呢?生活规范。哪些生活规范呢?《论语.子章》篇里面告诉诸位了:洒扫,应对,进退,先得干点家务活,扫扫地,洒洒水,做一些清洁工作;应对,要对这个来客要应付,这个很难的。应对过去很难的,称呼就很讨厌。你不能称呼说,比如我们今天见到比如我同辈的,我见到你的孩子,很多人说,哎呀,大侄子,你怎么样,很没礼貌,过去要叫世兄,我把自己降一辈,我降到和你一辈,还把你抬高一点点,叫你世兄。你说称人大侄子,人家马上觉得你这个人一点教养没有。比如称对方的女儿,称什么:令爱或者女公子,没有说你闺女怎么样了,这都是大白话。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堂,要一起问,问令堂上可安,堂上好吗,那就是问,您的父母大人好不好。再称上一辈的老夫人,老太太,过去老太太是尊称,没有多少人有资格称老太太。这称呼很复杂的,称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这都有一套规矩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很好的传统,不是繁文缛节,对一个人的教养是有大好处的。一般跟老人家说完话,站起来,我先走了,先倒退着或者侧着身走,侧着身可以,你不能我扭头拜拜,我就走了。这就是过去小学先要学的规矩,洒扫,应对,进退。这不仅是对生活技能和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养成。

  文忠寄语:规矩不仅是对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培养。

  你要懂得规矩。

  八岁开始认字,要开始学写字,八岁。写字容易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写字啊,今天还有多少人这么讲究啊。我教书,我经常碰到好多学生写上来的字是错别字,缺一点,少一撇,为什么?他打电脑,他已经不写字了,忘了这字怎么写,写一个大差不离就给你,更不能要求你的字写得像样的。字是有规矩的怎么写字,现在好多字有时候开玩笑,好多朋友的字,我说您的字,就像一只蚊子在墙上我过去啪一巴掌拍死,这就是你的字,就是不知道怎么长的,这个字写的。在这个学字的时候,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谁呢,因为马上要讲到四书了,我们就讲四书的编撰者,宋朝大儒朱熹朱老夫子的故事。朱熹,字元晦,号,祖籍徽州,朱熹是怎么写字的。朱熹小时候,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朱老夫子的老父亲就要求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那时候还小,当然也很调皮,赶紧桃花盛开,我还在写桃,我还不如出去看桃花呢,一急,把这个桃写成了挑,就变成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父亲回来,一看,一检查,什么也没多说,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这个话我希望诸位正好在读书的朋友们都记住,一定要记住。什么话?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自不正,你的心态端正了,你的字自然就正了,你的心不正,那你的字就是歪的或就是错的。朱熹非常羞愧,赶紧自己啊就把这个桃抄了一千遍,交给父亲,请父亲原谅。这是非常有名的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写字有多么看重。古人强调一个字写得如何,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是和这个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

  文忠寄语:字写得如何,是和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

  解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记载了历史。所以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而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最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练。那么古人在小学时期,除了写字,还要学习什么呢?

  小学阶段,还要学习六艺:礼乐射艺书数,要学习六艺,六种技能。这六种技能,后来我们也不太讲究了,相反,在日本,把它给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日本把它转化为了八道,把礼乐射艺书数六艺在日本转化成了八道,哪八道呢?茶花书剑歌柔香。日本的这几个道,一般认为是中国六艺的某种延续和改变。所以呢,小学阶段主要要学习这些东西。按照中国传统教育来讲,15岁升入大学,那时候没有中学,直接小学进大学。15岁小学进大学,才开始有老师讲解四书,那么四书是哪四部书呢?《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四书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那么四书中的每一部书它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应该怎么去读,请大家听下一讲。

钱文忠三字经介绍

https://m.tjxdjx.cn/sanzijing/192693/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