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戒》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11 点击:

  篇一:自戒阅读答案

   您的位置:>>自戒原文翻译赏析_自戒阅读答案_作者郑思肖_古诗大全

  文言文《自戒》选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翻译】

  有品行,即使非常贫贱,仍是可以交往的人;没有品行,即使大富大贵,也不值得亲近。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从不曾超越法理违背本分。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君子,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追求) 忠孝仁义 ,与家人和睦,对乡人和蔼,不把祸害留给他人,断然不会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心胸间充满诡诈、献媚、凶残、嫉妒;一心所想到都是触犯法理的事,这类人贪婪的口水流满了嘴角,并吞据有的心思强烈如炽烈的火焰。这种人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倚仗权势威逼强夺(他们想要的事物)。这样的人很有心计,即使死了,他们的残余势力仍然对世人有害,必然难以善终。百姓有品行,可以保全自身、守护家业、保护子孙,遗留的善行也将被同乡人流传;公卿丞相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业败亡,使国家衰亡,甚而至于丢掉整个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做个判断:无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的名声),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个这样的人在我面前,他却想要拒绝我,怎么样去得到这样的人(的认可)来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他们)了。随意的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是小人了;能够反省自身,就不失为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该实践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唯恐有所违背,玷辱了父母(的名声)。但愿自己能坚定的走入正道,期待着最终成为真正的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警诫。

  篇二:自戒阅读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自戒》阅读理解及答案(2012年湖南卷) 热★★★★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答案】C

  【解析】“劫”在此解释为劫持,显然是错误的,运用代入法即可选出来,这里应该是“抢夺、强取”,如《荆轲刺秦王》“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为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答案】D

  【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它们”。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人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译文:

  【答案】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解析】得分点“行”“森然”,“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2) 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答案】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呢!

  【解析】得分点“足”“无故”(古今异义)“与”“妄”。

  (3)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答案】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得分点是“若”“交”“损”“益”,一否定判断一肯定判断句。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答案】B

  【解析】这个题目,是以往所未曾出现过的形式,难度增大了很多,它既不是上题阅读材料中的语段,也不是一个语段,多个语段断句,等于增加了四段文言材料,估计有很多考生是凭感觉选的答案,很难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但这四段均是对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的补充。

  A项出自《答苏武书》,是对必修四《苏武传》的补充,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项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结尾时史迁的总结,其意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项出自于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项这句话出自《孟子对滕文公》,这是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参考译文:

  有行,即使至贫至贱,处于社会最底层,仍是亲近之人;无行,至富至贵,不值得亲近。为什么呢?有行之人,寂然不动时,武道为纲,文理为纪,内敛于制度文件中,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篡改一个字,谓之“纲纪森然”;君子儒,一旦行动起来,动皆法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恣其所行,且不敢一毫越理犯分)。这种君子,超越世俗的贫富观,无功不受禄是这类人的操守,君子儒,怎么会妄谋国家大事!君子儒,以“忠孝仁义”为本,有利于国家,爱惜其家族在故乡的好名声,这类人做事严密,能为国家培根固本,不遗后患。无行之人,心胸间充满诡异、献媚、凶残、嫉贤妒能之戾气;一心一意想的是,巧言令色犯奸坐科之事,贪婪的口水都流到嘴外了,诡异、献媚、凶残、嫉贤妒能之心,犹如炽烈的火焰,经久不息。如果这种人得势,国本都会被其劫空。这种人,为争权夺利,有勇有谋;这种人在位,即使被铲除,其政治影响,难以收回,不慎用了这样的小人儒,必有余殃于社稷。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以其美名在故乡广为流传为荣;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以“遗臭为后世笑”为荣。简单判断: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有行匹夫而交之,不仅无损朝廷名声,实在有利于向世人昭示朝廷之英明。我担心的是,这样的人,或许不臣、不仕、不奉诏,怎么让这些德智俱佳的君子,能为我朝所用?与其怕别人拒我,不如找出德智君子为什么拒绝我的根本所在,明白这个理,就可以找到具体措施了。随所有人都执怀疑之心,德之弃也,这样的执政思想,跟小人没有区别;能自检有否有失德的言行,则不失君子风范。我要终身信守孔子儒行中的这些精要之处!年轻时,我不太明白这些道理。是我父亲的高风亮节,感染了我,我经常警醒自己,唯恐违背父母的教诲给父母脸上抹黑。但愿我能以此立志,学圣人之道,成为一个真君子,书以自戒。

  篇三:自戒阅读答案

  《自戒》阅读答案: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自戒》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阅读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2.【答案】D

  【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它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3.【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

  4.【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与,给予。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译文】

  有品行,即使非常贫贱,仍是可以交往的人;没有品行,即使大富大贵,也不值得亲近。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从不曾超越法理违背本分。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君子,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追求)“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乡人和蔼,不把祸害留给他人,断然不会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心胸间充满诡诈、献媚、凶残、嫉妒;一心所想到都是触犯法理的事,这类人贪婪的口水流满了嘴角,并吞据有的心思强烈如炽烈的火焰。这种人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倚仗权势威逼强夺(他们想要的事物)。这样的人很有心计,即使死了,他们的残余势力仍然对世人有害,必然难以善终。百姓有品行,可以保全自身、守护家业、保护子孙,遗留的善行也将被同乡人流传;公卿丞相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业败亡,使国家衰亡,甚而至于丢掉整个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做个判断:无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的名声),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个这样的人在我面前,他却想要拒绝我,怎么样去得到这样的人(的认可)来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他们)了。随意的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是小人了;能够反省自身,就不失为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该实践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唯恐有所违背,玷辱了父母(的名声)。但愿自己能坚定的走入正道,期待着最终成为真正的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警诫。

  5.【答案】B

  【解析】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原题就是加标点。

  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四个选项均出自课后练习题。出题导向很好,引导师生回归教材。

  《自戒》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自戒》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自戒》的阅读答案

https://m.tjxdjx.cn/gushi/143708/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